10月25日,首届中国网络电影周闭幕式暨年度盛典正式召开,至此,首届中国网络电影周圆满结束上百位行业大咖、明星艺人出席。同时,本届网络电影周推介名单全部出炉,中国文联副主席、表演艺术家冯巩,原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、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喇培康,电影频道创作部主任唐科,慈文传媒创始人马中骏,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吴冠平,国家一级演员卢奇,国家一级演员王志飞,南派投资董事长南派三叔等纷纷出席,为优质作品、演员和导演进行推介。
最终,5位新锐导演、8位网络瞩目演员和10部优秀网络电影作品获得推介,其中,来自爱奇艺推介的作品《大地震》《毛驴上树》《灵魂摆渡·黄泉》《哀乐女子天团》,青年导演刘博文、董伟,优秀演员曹卫宇、何花、刘頔等脱颖而出。《火海营救》《马赛克大乱斗》成功展映,收获好评。更有十余部即将于爱奇艺上线的优质网络电影作品超前亮相。
作为最高规格的网络电影行业盛事,首届网络电影周共举办论坛、展映、产业交流等活动数十场,联合发布行业倡议书,并于多场论坛讨论中达成共识,无疑将成为行业转折点。
关键词:统一为“网络电影”
“网络大电影”名称与“院线大电影”相对应,规定了通过互联网发行、时长上有别于微电影这两大特点。随着产业壮大,“网大”一词被普遍应用为网络电影行业代称,该代称未能充分体现“网络大电影”作为电影的文艺作品属性。回本溯源,网络电影的本质同属电影,故此,网工委与三大平台联合倡议以“网络电影”作为行业统一规范。
“减量提质”成本本届网络电影周的行业呼吁。作为演员代表,于毅在开幕式上介绍自己亲身体验网络剧与网络大电影的创作过程,,呼吁行业静下心来,给演员以更多时间和空间打磨角色,创造更多精品网络电影。
在创造成绩的同时,网络电影也存在“有高原,缺高峰”的问题,各平台、公司代表都呼吁行业应该从对量的关注转移到质的提升上。爱奇艺会员及海外业务群总裁杨向华指出,在过去几年,网络电影有数量,缺质量,爱奇艺会继续提升审核标准,把控内容质量。今年,爱奇艺上线网络大电影数量相比去年同期减半,杨向华指出,明年数量应会继续降低,资源和资金会进一步向优质的内容倾斜。
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、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说:“过去几年见证了网络电影的成长,树立了网络电影的标杆,在未来网络电影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。
对于网络电影来讲“第一是故事,第二是故事,第三还是故事”;对电影企业来讲“第一是项目,第二是项目,第三还是项目”;对电影产业来说“第一是电影+互联网,第二是电影+互联网,第三还是电影+互联网”。
在网络电影产业发展过程中,视频平台同样经历了阶段性的探索。在早期阶段,视频平台以大力扶持产业发展为主,刺激市场迎来了大爆发;从2016年开始,爱奇艺正式提出内容价值观,并开始对不符合平台要求的作品拒绝上线。在下一阶段,平台会更加主动作为,从全生命阶段为合作方提供服务,降低商业风险,拒绝不符合平台内容价值观的作品。
今年,爱奇艺在现实题材作品上取得重大突破,网络剧《破冰行动》,网络大电影《大地震》与《毛驴上树》均取得商业的成功,这与主动作为密不可分。杨向华表示,现实题材作品具有较高的难度,但做好了会是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。相比于“坐在工作室里虚构故事”,要想做好现实题材,主创团队一定要扎根到事件中,深入生活,用心打磨剧作。对于这几部现实题材作品,爱奇艺均在较早期开始,或主动参与,或提供平台服务,最终取得多赢。
对于正在开发的《我是警察》系列,爱奇艺即采用全程参与的方式,为每个项目分派策划、制片、营销人员,组成团队协助前期策划、团队搭建和内容制作,为内容保驾护航。
杨向华介绍,爱奇艺未来会更早介入电影的生产,服务于合作方内容创作、更早的介入营销策划、与合作方一起打磨内容,而不是仅仅“收果子”等待好内容的出现。
扶持青年创作者同样成为本届网络电影周的重要议题,除推介多位优秀青年导演和演员外,“为青年电影工作者提供平台和机遇”更是写进倡议书里。从诞生之初,网络电影即带有扶持青年电影人的使命,饶曙光更是表示,网络电影就是电影人才培养的大本营。在未来,随着5G、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,网络电影的年轻化创作更为鲜明,青年创作者将在这片土壤创造出更大的成绩。
纵观整个网络电影市场,尽管数量下降,但今年无论从整体票房还是破千万数量,都仍然保持增长态势。杨向华表示,相比于简单票房数字,平台更希望看到质量和观众口碑的突破。而这正是过去一年来行业所缺乏的,在未来,平台和行业会不断加大扶持力度,鼓励内容创新和高质量的内容创作。
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